還記得在去年已有先介紹過另一本同為教授系統思考的書籍「系統思考:克服盲點、面對複雜性、見樹又見林的整體思考 Thinking in Systems: A Primer」,這本書筆者認為較適合已有基本系統思考基礎的讀者來閱讀,因為內容涵蓋範圍較廣且深。但對於其他沒有基礎的讀者來說,在理解上就會較為吃力且難以吸收。幸運地是,今天要介紹的另外一本書「系統思考Systems One-對系統意識的培養」,就能提供這些讀者們一塊大小適中的敲門磚。
「系統思考Systems One-對系統意識的培養」這本書是由美國系統哲學家Draper L. Kauffman所撰寫,他長年致力於推動系統思考教育,並擔任U.S Office of Education 及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的諮詢委員及專案招集人。他認為系統思考對於解決問題及研究傳統學科有極大的潛在可能及好處,是一般學術人士皆具備的基礎能力。但如果此思考邏輯能讓更廣大的非學術人士也習得的話,將能對世界上的大量複雜問題提出更多更好的解決方案。
一般來說,任何一個系統都包含了三大構成要件:要素、連接、功能(或目標),而最為關鍵及複雜的部份則主要是在「連接」,也就是要素之間的互動模式。因此作者針對這部分內容進行簡化,並透過他在聖路易郊區學校的十年級學生的試讀計畫來持續優化,以便確認最終內容能讓所有普羅大眾順利理解。
而上述提到的「連接」中,大略可分為負向反饋(negative feedback)及正向反饋(positive feedback)兩種,作者在書中為了避免一些可能的認知偏誤,因此各別通俗的稱為調節環路(負向)及滾雪球效應(正向)。這兩種反饋會透過各自的作用來讓系統逐步呈現穩定狀態。舉例來說(下圖),當野生老鼠因環境良好而生育多的時候,貓頭鷹會因為食物來源變多而也同步變多(正向反饋/滾雪球效應),而老鼠隨著被大量貓頭鷹獵食減少後,貓頭鷹則也會因食物減少而相對減少(負向反饋/調節環路),透過這樣不斷的循環,最終使得生態鏈趨於穩定。當然,上述情境是最簡單情況下的結果,如果今天系統中有增加一些其他的外來因素影響(例如疾病、其他獵食者)的話,則會使整個系統變得更複雜。但系統思考的基本認知邏輯就是如此。
( 圖片轉載自經理人月刊網站)
此外,這本書除了介紹到上述提到的兩種主要反饋模式之外,作者也很貼心的在第一到第四章依序談到最基本的「什麼是系統」、「系統的穩定性」、「系統的共通特性」、「改變與增長」等系統思考知識,讓讀者能有完整且系統性的學習架構。而第五到第六章則是將前四章所學應用到大量案例當中進行說明,讓學習效果能更讓人印象深刻及充分理解。因此我認為這本書是學習基礎系統思考的最佳讀物之一,推薦給大家。
第一章 什麼是系統?
第二章 系統的穩定性
第三章 系統的共通特性
第四章 改變與增長
第五章 化零為整:將所學的放在一起
第六章 複雜系統
附 錄 系統思考的經驗法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