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常當一個人在進入職場工作多年、獲得成就之後,就會沒意外的被拉拔成為管理職。主要原因是因為此人對這個領域已經爐火純青、也相當了解內部事務。但這些人在升為主管之後,卻仍然做著跟原職位相同的工作?那這樣當上主管到底有什麼意義?
現在台灣的工作文化主流其實大多數還是認為主管應該就要與員工一同打拼才算是一個好主管。沒錯,這樣的確是可以降低員工在工作上的不滿情緒。但這樣反而會讓主管沒有時間來規劃未來的目標,也沒有辦法好好處理管理工作。如此一來將會導致該部門的績效成長停擺,甚至走下坡。對所有人來說,這才是一個最壞的情況,不是嗎?
或許有許多人很難接受主管平常分配一些雜七雜八、非本身專業的工作給我們,害我們需要常常加班來消化這些工作,自己卻好像什麼都不做。長期下來,他們會認為主管非常的懶惰,進而心生不滿,失去了對主管的敬重之心。
其實,主管不是應該單純的「管事不做事」,而是他要做的事情絕對不應該是過去的專業工作。在晉升為管理階層的同時,主管就應該要開始換一顆腦袋換一種思維,專心準備為部門的同仁規畫分配好工作進度、調度人力、承擔部門績效成敗等管理工作。甚至要先與部門內的工作者面談,先告知未來即將而來的願景變化,並希望他們能夠全力支持配合。若不先給他們一個為何而戰的理由及心理準備的話,這種誤會就會很容易產生。
從另一方面來看,能主動幫主管分擔一些工作其實是一個正確的工作態度。若主管會讓你來做一些本來他應該做的工作的話,這就是一個表現自己工作能力的好機會,也是主管信任你的體現。所以在主管忙碌的同時,若能主動的希望提供協助,將有助於向上管理的成效,也能拉近彼此間的距離,打造出一個互助合作的團隊文化,為將來的績效成長奠定一個扎實的基底。
所以開始將目標設定為「盡量讓主管沒事做吧」
目錄
序
第一章 管事不做事
第二章 聚焦在他人身上
第三章 從終點開始
第四章 更多信任
第五章 巧妙的鬆開控制
第六章 溫柔的鞭策
第七章 忽略績效目標
第八章 少強調利潤
第九章 非天生而成的領導者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