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哈佛教你行銷策略」是從全球頂尖管理雜誌《哈佛商業評論》中挑選出最受歡迎的十篇行銷類文章所集結而成。這些文章的作者都是全球知名的大師級人物,包括著名的哈佛商學院行銷學教授希奧多.李維特(Theodore Levitt,1925~2006)、西北大學凱洛管理學院特聘講座教授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創新管理大師克雷頓.克里斯汀生( Clayton M. Christensen)等人都在榜上。他們在行銷上提出許多不同領域的研究結果,讓我們可以更加深入及全面地瞭解行銷知識,進而在工作上能更加靈活運用這些發現。
行銷的趨勢容易隨著許多因素而有很大的變化,比較近期的像是大數據(big data)或物聯網的發展,都使得企業能藉這些科技的進步,來更加瞭解消費者的行為模式及背後的真正原因,進而做出更加準確的行銷策略。雖然這些外部原因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行銷,但有些基本且重要的觀念則也不可不重視,這本書就將這些歷久彌新的觀念作了一個很好的整理。
在這十篇精選文章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由希奧多.李維特所寫的「行銷短視症」(Marketing Myopia),他在寫出這篇文章之後迅速成名,時至今日已成為悠長行銷學術研究歷史中不可忽視的亮點。但由於該文章最早是在1960年於HBR上刊登,所以現在要在書市上找到該篇完整的文章已有一定難度,所以此書有收錄,讓我有如獲至寶的感覺
行銷短視症(Marketing Myopia)簡單來說指的就是企業在擬定策略時,過於迷戀自己的產品,多數組織不適當地把注意力放在產品上或技術上,而不是市場。即致力於生產優質產品,並不斷精益求精,卻不太關心產品在市場是否受歡迎,不關注市場需求變化,過於重視生產,就會忽略行銷。在市場行銷治理中以產品作為導向,而非市場導向,缺乏市場遠見,進而致使企業將市場定義過於狹隘,使得產品銷售每下愈況,企業丟失了市場,降低了競爭力。
另外,李維特也有談到企業對本身業務定義範圍的重要性。像是當時鐵路公司停止成長,最主要的原因並不是因為乘客和貨物的運輸需求衰退,反而需求還是成長的。今日鐵路公司陷入困境,並不是因為其他行業(汽車、卡車、飛機,甚至是電話)滿足了客、貨運的需求,而是鐵路公司沒有滿足這些需求。鐵路公司任由其他公司搶走顧客,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屬於鐵路業,而不是運輸業。他們會對自己的業務範圍界定錯誤,是因為他們以鐵路為導向,而不是以運輸為導向;是以產品為導向,而不是以顧客為導向
雖然這篇文章已問世50多年了,但至今仍有許多人走不出這種產品情結,總認為只要產品做到最好,顧客就一定會買單。這真的就如李維特所說,是非常「短視」的看法。產品好只是行銷的第一步,若無法搭配瞭解你的顧客到底想要什麼、需要什麼的話,就不可能把行銷作到多好,就算那是你自認為的完美產品。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