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你(妳)認為你自己自由嗎?
我想很多人應該會說自己很不自由吧?畢竟在現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必須為了生活而工作,甚至也必須照顧家庭,進而犧牲了自己的時間,這確實讓許多人很不快樂。
但其實我真正想問的是,你(妳)認為你有自由意志嗎?
我想這應該會有更多人不加思索地說:當然有!我想去哪、做什麼,都是我自己思考選擇後的結果,所以我當然擁有自由意志!但,真的是這樣嗎?
今天要推薦的這本「你以為你的選擇真的是你的選擇?」,是由知名英國哲學學者暨暢銷作家朱立安‧巴吉尼(JULIAN BAGGINI)所撰寫。他想探討一項在哲學領域歷史悠久的著名爭議主題「自由意志」。像是人是否真的擁有自由意志?我們現在感受到的自由意志真的是我們「自己」決定的嗎?如果不是我們自己決定的話,那我們還需要為我們行動的結果負起完全道德責任嗎?抑或是只要負起部分責任就好?這些都是在書中不斷重複辯論的重要問題。
此外,本書更分為五個主要部分:第一部是簡短介紹西方哲學世界對於「自由意志」的探討和質疑,以便找出核心的議題。了解論述背景後,第二部是說明現代科學對於自由意志的威脅與衝擊。第三部則是回到生活面,探討自由意志的問題。第四部則要談自由遭到危害的例子,藉此顯示自由意志何以不成問題,真正的重點是我們實際上擁有多少自由。最後一部分則闡述什麼才是值得我們追求的自由。同時,作者也採用了9種不同的角色觀點來搭配探討,讓整個論述更具真實感。
其中讓我最印象深刻的部分是在精神病患的章節,作者有提出一項問題:如果一位精神病患因病而喪失自由意志,並做出傷害他人的行為,那這究竟應不應該要求這位精神病患負責?這讓我直接聯想到前陣子非常火紅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中的李曉明、陳昌以及應思聰等角色。他們雖然在個人特質及許多層面上來看都不盡相同,但同樣都患有精神方面疾病。其中李曉明在電影院殺人後入獄,劇中社會輿論都希望能盡快將他判處死刑。但實際上他當時是因病而無法做出其他選擇,也就是他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王赦律師應也是因為確定這點後才會想盡力維護他的人權,並想找出原因,避免未來再發生相同的悲劇。如果我們承認自由意志確實存在,那我們可以合理化的要求李曉明負起最終責任,甚至也究責李曉明的家人,因為這是李曉明在理解自己行為及可能後果的前提下所做出的選擇。但如果我們否認自由意志的存在,也就是認同李曉明完全是受到精神疾病及外在環境因素的影響及控制,那社會大眾現在是否已經準備好相對應的心理素質來原諒李曉明?我認為這是值得省思的。
最後,雖然書中的大多哲學論述及專有名詞並不是這麼好理解,一個段落可能需要來回看個兩三遍才能有所悟,但在眾多研究自由意志學者的不同觀點間來回思考後,還是帶給了我許多啟發及收穫,希望這本書也能帶給有興趣的朋友同樣的感受。
導論
第一部 受威脅的自由
1惡魔
為了理解自由意志,我們必須避免把選擇說成是由大腦、心智、理性或擁有意識的自我所做成的。我們必須認為做出選擇的行動者是「我們」:整體的我們。
第二部 喪失自由
2神經學家
在鐵鎚眼中,任何東西都是釘子。如果你執著於尋找行動的神經因,你找到的行動因將只會與神經有關,於是理所當然你只會找到神經做為行動的因,然而這麼做卻不合邏輯。
3遺傳學家
科學的世界觀摧毀的只是虛偽的自由意志版本,這個天真的概念早在科學家注意到之前,就已經在理性探究下瓦解。能擺脫它是件好事。
第三部 重獲自由
4藝術家
藝術家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自由指的是由你選擇,無論這個選擇源自意識或無意識。自由指的不是不受先天、後天與社會的影響,也不是無中生有。
5異議人士
自由指擁有自己的決定、行動、信仰與價值。我們越能遵從自己的意志,走在自己設定的路線上,我們就比遵從他人的意志,走在他人設定的路線上來得自由。
第四部 被削弱的自由
6精神病患
從科學與機械的角度看待神經系統,會覺得責任觀念無論多寡,終究是胡說八道。無論多窮凶極惡的犯罪,原則上都應該依據被告先前的生理學、遺傳與環境狀況來指責……
7成癮者
一旦告訴人們他們沒有力量,他們便有了好藉口不發揮自己擁有的力量。我們是自主的;如果我們了解自己能夠如此,那麼我們就能如此。喝酒是一種選擇,故態復萌也是一種選擇。
第五部 掙得自由
8哲學家
一個人既無法尋求他知道的,也無法尋求他不知道的。他無法尋求他知道的,因為既然他已經知道,又何必尋求;他無法尋求他不知道的,因為他不知道他要尋求什麼。
9侍者
自由觀念的核心是,要過好的生活就要做出正確的選擇,然而我們因為「錯誤的信念或非理性的依戀或厭惡」,而無法做出這樣的選擇。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