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getImage (6).jpg

 今天又要來介紹杜拉克另外一些管理著作了,是他在1973年出版的「管理的使命」、「管理的實務」、「管理的責任」等三本管理全書。而其中我是選擇先閱讀了實務的部分,可能也是因為我想盡快增加一些在實務上的眼界及經驗,所以下意識就先鎖定這個領域來閱讀。而使命及責任的部分後續會再來作介紹。

 

   在本書的架構當中,杜拉克選擇了以經理人的工作、職務、技巧與組織來做一個主題式的解析,以期讓我們對於經理人這個重要的職位先有一些基本的了解與認識。

 

   我們都知道一家小型規模以上的公司企業中,必定會有經理這個重要職位的存在,既然經理人如此重要,那到底何謂經理人呢?大家或許都以為經理人就是負責管理責任的人,其實這種說法不完全正確,要辨識組織中誰肩負管理責任,第一個標準不應該是「誰負責指揮別人」,真正的管理責任應該是對貢獻負責,因此應該以功能而非權力來做為人員的標準及安排組織的原則,所以經理人應是最了解這項原則而正確實踐的人。

 

    而經理人的工作究竟有哪些呢?杜拉克認為可以區分為五個基本項目:設立目標、組織安排、激勵與溝通、評量以及人才的發展,這五個基本工作結合在一起,就可以把資源整合為可以生存成長的有機組織體,讓組織體質健康的來成長發展,這也是經理人的重要工作之一 --- 讓企業功能運轉正常。

 

   當組織成長擴張到一定的規模後,經理人的需求也會快速增加,這時就必須考量到如何來管理這些經理人。針對此議題,杜拉克提出了兩項非常知名的管理哲學「目標管理」與「自我控制」。經過多年的業界實務測試後,證明此原則是可行且有益的,也因此被譽為「目標管理之父」,深刻的影響了後世的管理模式及發展。

 

    最後,針對組織的架構及設計的這部分,是我認為本書最難閱讀的地方。簡單來說,企業的組織架構必須依照目標及願景來做規劃及延伸,不可因為其他因素而來作組織重整。這將耗費大量人力及財力,最後的結果也將導致走向錯誤,嚴重影響企業的未來發展。而其中組織架構類型也有分為幾種:功能結構、工作小組、聯邦分權、虛擬分權、系統結構等等,這些類型都需要仔細分析企業的類型、環境、規模後才能正確的選擇適當的架構,為企業之後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底。

 

   杜拉克的著作雖然閱讀不易,但通常讀完之後都會有非常大的收穫,讓我對於管理又有進一步的了解。對於喜愛企業管理的社會人士或學生而言,這絕對是一本不可錯過的好書喔。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管理 彼得杜拉克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isdom Zhang 的頭像
    Wisdom Zhang

    商業與哲學的思辨

    Wisdom Z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