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Image (8).jpg

今天要介紹的是彼得杜拉克管理全書三部曲之管理的責任,也是三本裡面的最後一本,上次看完使命之後,因中間又看了本管理學,所以到現在才PO上心得。

 

這本管理的責任的重點,主要在於一個組織內最重要的人「高階管理階層」的任務、組織與策略的探討。

 

說到任務,組織中每個人都有。員工因分工而建構起組織的完整性,使之有功能性來營運。但在所有組織成員中,有一群人的任務與眾不同,那就是高階管理階層,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總字輩(總經理.副總經理等等) 。這些人在表面上風光、指揮別人、不可一世。但實際上他們須承擔績效成敗的責任,也是高階管理階層應該要接受的一種無形壓力。而其中他們最重要的任務,則是要為該組織的未來設定一個方向,讓組織有所準備及努力方向。但有時候會因為組織所處產業的特性(例:餐飲服務業),而使這些管理者必須做些基層工作才能達到領導功能的目的。可是這兩者的比例必須拿捏得當,才不至於使管理者沒有時間來做他最重要的工作而減低績效。

 

而談到管理階層的正確組織結構,就必須先了解公司的規模、產業發展環境以及策略的制定。若公司規模小,但卻安排了不合理數量的中低階管理者,長期來看可能會導致官僚文化的形成。而若是規模大,則更需要仔細思考是否將對的人數放到對的位置,如此一來才能正確的使組織結構發揮最大的生產力,避免官僚及彈性低的狀況發生。

 

另一方面,產業發展環境則會影響該公司在發展策略上的重心。若一個公司待在未來看好的產業環境,則該公司很可能會決定投入相當大的資源來因應。而優秀管理者的招募自然而然也成為重要的發展策略之一。

 

而企業發展中相當重要的一環「策略」,則是能決定組織結構及資源分配的重要管理程序之一。一個發展已久的公司自然會有他因應環境發展出的組織結構,這是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自然現象。在平常例行工作之下,結構是穩如泰山、無需動搖的。但是一但面臨外面快速變動環境的衝擊,管理階層就必須發展出能使組織繼續營運下去的決策。當決策被確定執行後,結構就無可避免的必須隨之改變。這樣一來,才能在決策標準之下,有效的轉型成為適合新環境的體質,進而帶領企業走向永續發展的目的。

 

在書中還有另外提及多角化經營的壓力、一致性及管理,也有談到跨國企業及創新型組織的相關議題。杜拉克寫這本書的時候,創新在當時並不如現今風靡及普遍。但他已經能描繪出大致的未來發展及重點,可見他已經察覺到創新對於未來企業的重要性。這著實讓我對杜拉克產生了另一種接近崇拜的心情,真是位名副其實的大師阿。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管理 彼得杜拉克
    全站熱搜

    Wisdom Z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